湖南日報:百舸爭流奮楫先 守護碧水映初心
發布時間:2022-09-07
百舸水利承建的湘陰灣河口項目對促進當地經濟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ū疚膱D片由湖南建投集團百舸水利公司提供)
引 言:
水情是湖南省最大的省情,水利興則五谷豐。近年來,湖南省水利工程協會團結引導廣大水利企業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新思路,依法治水、創新治水、智慧治水、科技治水、協同治水,在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上創造了新經驗、闖出了新路子。本報特推出《非凡十年·奮斗中的水利工程湘軍》系列報道,致敬建設者,照見新征程。
文/陳麗丹 汪 洪 向 饒 鐘建華
這是一份治水富民的高分答卷。
利用挖泥船先后吹填50多處“安全臺”作為湖區人民洪災避難所;以填塘壓浸的方式對湖區主要堤防范圍內的1200多口池塘進行填筑,為湖區人民養殖增收上了“雙保險”;利用余土加固湖區堤防400余處,土方達5200萬立方米;義務種植樟柳和水杉近萬株,讓“萬里江堤柳如煙”成景入畫……
滿目風帆八百里!
因洞庭而生、而興,從湖南疏浚到百舸水利,從8艘挖泥船起家到獲評全國水利優秀企業,從三湘大地到斐濟、孟加拉,二十六年如一日,“治理洞庭為人民”的初心不變,“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不變,引領現代化生態疏浚水利事業不斷發展的擔當更是不變。
而將迎來蛻變的,是浩浩湯湯的洞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住湘全國政協委員黃蘭香為第一提案人,李微微等住湘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關于開展生態疏浚 復蘇洞庭湖生態環境的建議”,被全國政協列為重點提案。
目標在前,責任在肩。百舸水利將以怎樣的姿態走向洞庭這一湖碧水?
挺進洞庭
治水為民一馬當先
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
上個世紀90年代,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積,蓄水泄洪能力減弱,水位逐年抬高, 部分地段最終形成地上“懸河”。1994年7月,湖區人民遭受特大洪災。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深挖泥、高筑堤、救命樓”的九字方針為指導治理洞庭湖。
鑒于當時社會挖泥船小、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1995年初,省人民政府先后從荷蘭IHC公司引進了8艘大型絞吸式挖泥船,并依次命名為洞庭1—8號。
1996年,洞庭湖治理開啟二期工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鄒家華參加津市陽由垸開工儀式,現場題寫了“湖南省疏浚有限公司”并題詞勉勵“綜合疏浚求效益,治理洞庭為人民”。“湖南疏浚”,也就是百舸水利的前身。
治理洞庭的歷史重任第一次交到第一批百舸水利人手中。
新企業、新設備、新模式,面臨的卻是治理任務重大、工程點多面廣線長、水情復雜、時間緊迫、條件惡劣等重重難題。伴隨著挖泥船的轟鳴聲,這群手持施工圖紙、身背居家行李的百舸水利人一往無前,挺進洞庭。
陽由垸位于澧水下游,扼澧水咽喉,由于澧水河床津市河段以4公分的年均速度向上抬升,項目所在地的河床高于垸內地面2米多,非常容易積洪成災,在“水”與“垸”上下倒掛的情形下施工,當時還沒有先例。
加之垸堤新老土層結合,若處理不當,極易潰堤。百舸水利施工團隊經過反復商量,討論結合箱涵施工經驗,“鋪被子式”的一層層碾壓筑填,最終圓滿實現了垸堤“滴水不漏”的目標。
在施工過程中,百舸水利倒排工期,一次次優化施工方案,一個個攻克技術難題,建設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40%,成為全省同類型、同規模工程中建設速度最快、資源利用效果最佳的工程,創造了洞庭湖治理的“陽由速度”。
這是“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設史的里程碑”!隨后,1998年的“鋼鐵大壩”、2014年的“橋頭堡”、2016年的“百舸是救星”、2019年的“應急救援隊”……由此,百舸水利肩負起省屬國企防汛抗旱的重任,也奠定了生態疏浚的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
生態治理國際領先
開展生態疏浚,清淤環節至關重要。對水底實施清淤工程,既可以使河流湖泊內源污染大幅減少,同時,也是水生態治理的關鍵環節,為生態系統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利用挖泥船清淤,是百舸水利涉足的第一個領域。多年的探索與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賦能,公司邁著鏗鏘的步伐,大步邁向生態水環境治理的國際前列。
2000年,百舸水利承接國家“十五”重大技術裝備項目,研制出第一艘現代化智能型環保清淤挖泥船,成為第一個具有先進水平國產清淤機具和挖泥船整船自動控制系統的企業,先后參與巢湖、太湖等內湖的環保清淤工程建設。
2010年,公司引進芬蘭多功能環保作業船“水王”應用于城鄉水環境治理。在湘陰縣東湖疏浚工程、長沙龍王港河道清淤工程、株洲白石港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寧鄉市灰湯鎮紫龍湖清淤疏浚工程中,“水王”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日,百舸水利又迎來喜訊。由公司牽頭實施、中國工程院王浩院士領銜的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智能環保清淤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及示范”,順利通過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結題驗收。
湖南水系發達,江河湖庫眾多,流域面積大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36條;省內已建水庫約1.37萬座,約占全國水庫總數的1/7。
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泥沙不斷淤積,我省龐大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程度正逐年降低,致使水系斷流、水體不暢、自凈能力大幅減弱,部分水域底泥中重金屬與有機物污染物殘留富集嚴重。
為落實“長江經濟帶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做好內陸水系生態環境保護治理,2018年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智能環保清淤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及示范”應運而生。
項目創造性地破解了江河湖庫水系生態治理的技術瓶頸,打造了“連通+疏浚+利用+修復”的內陸水系全鏈條生態治理新模式。在成果評價會議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春宏為首的專家組一致認為,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1年12月,項目研制的全國首臺智能環保深水清淤裝備成功下線,最大作業深度可達340米,打破了同類清淤裝備的作業深度紀錄。目前成果已在湘陰縣燎原水庫、望城大眾垸水系連通工程、澧縣河湖連通工程、平益高速公路工程等多個項目中成功應用。
龍頭引領
開拓創新敢為人先
“銜遠山,吞長江”,洞庭湖獨特的水文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奠定了長江中游洪水重要調蓄場所和國際重要濕地的重要地位。受自然演變特別是泥沙淤積影響,洞庭湖逐漸萎縮,帶來了調蓄能力減弱、濕地生態衰退、水源涵養不足等問題。
因此,“關于開展生態疏浚 復蘇洞庭湖生態環境的建議”的提案,建議開展洞庭湖生態疏浚工作,從根本上解決湖泊淤積萎縮問題,復蘇洞庭湖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好洞庭湖。
今年5月初,省政府印發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疏浚工程工作大綱和初步方案,明確了任務分工、時間節點、技術路線和總體布局。按照計劃,今年將完成方案論證、專題研究、可研審批等工作,并啟動南洞庭湖黑泥洲生態疏浚示范試點。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新征程!再次面對洞庭,百舸水利底氣十足。
公司成立之初,湖南疏浚就針對8艘挖泥船完善了各種配套設施。2000年初,公司新進了江河3號至7號挖泥船,裝備實力不斷增強。
在治理洞庭湖二期工程中,百舸水利創新治理方式:在湖區利用挖泥船吹填出地勢較高的“安全臺”,作為災害時的百姓安置點;在湖區主要堤防的池塘用填塘壓浸的形式進行填筑,化解居住區養魚塘發生管涌的危險。
除了擁有獨具特色的疏浚裝備和技術,百舸水利還開展了疏浚相關上下游產業的技術和理論研究,包括洞庭湖區水系連通聯合保障關鍵技術、基于堆肥和建材化的疏浚土資源化技術、水生態修復技術等,主編了《洞庭湖區水系連通工程評價技術導則》等2項湖南省地方標準。由于百舸水利對環保疏浚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疏浚協會第一屆環保專委會辦公室設立于此。
“治理洞庭,擔當為民,既是百舸水利的初心與責任,更是作為省屬國企的使命與擔當。我們始終牢記‘守護好一江碧水’殷殷囑托,為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不懈奮斗,為推動湖南水利事業發展新提升不遺余力。”百舸水利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姜賽嬌表示。
湖南日報:百舸爭流奮楫先 守護碧水映初心
百舸水利承建的湘陰灣河口項目對促進當地經濟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ū疚膱D片由湖南建投集團百舸水利公司提供)
引 言:
水情是湖南省最大的省情,水利興則五谷豐。近年來,湖南省水利工程協會團結引導廣大水利企業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新思路,依法治水、創新治水、智慧治水、科技治水、協同治水,在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上創造了新經驗、闖出了新路子。本報特推出《非凡十年·奮斗中的水利工程湘軍》系列報道,致敬建設者,照見新征程。
文/陳麗丹 汪 洪 向 饒 鐘建華
這是一份治水富民的高分答卷。
利用挖泥船先后吹填50多處“安全臺”作為湖區人民洪災避難所;以填塘壓浸的方式對湖區主要堤防范圍內的1200多口池塘進行填筑,為湖區人民養殖增收上了“雙保險”;利用余土加固湖區堤防400余處,土方達5200萬立方米;義務種植樟柳和水杉近萬株,讓“萬里江堤柳如煙”成景入畫……
滿目風帆八百里!
因洞庭而生、而興,從湖南疏浚到百舸水利,從8艘挖泥船起家到獲評全國水利優秀企業,從三湘大地到斐濟、孟加拉,二十六年如一日,“治理洞庭為人民”的初心不變,“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不變,引領現代化生態疏浚水利事業不斷發展的擔當更是不變。
而將迎來蛻變的,是浩浩湯湯的洞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住湘全國政協委員黃蘭香為第一提案人,李微微等住湘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關于開展生態疏浚 復蘇洞庭湖生態環境的建議”,被全國政協列為重點提案。
目標在前,責任在肩。百舸水利將以怎樣的姿態走向洞庭這一湖碧水?
挺進洞庭
治水為民一馬當先
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
上個世紀90年代,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積,蓄水泄洪能力減弱,水位逐年抬高, 部分地段最終形成地上“懸河”。1994年7月,湖區人民遭受特大洪災。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深挖泥、高筑堤、救命樓”的九字方針為指導治理洞庭湖。
鑒于當時社會挖泥船小、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1995年初,省人民政府先后從荷蘭IHC公司引進了8艘大型絞吸式挖泥船,并依次命名為洞庭1—8號。
1996年,洞庭湖治理開啟二期工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鄒家華參加津市陽由垸開工儀式,現場題寫了“湖南省疏浚有限公司”并題詞勉勵“綜合疏浚求效益,治理洞庭為人民”。“湖南疏浚”,也就是百舸水利的前身。
治理洞庭的歷史重任第一次交到第一批百舸水利人手中。
新企業、新設備、新模式,面臨的卻是治理任務重大、工程點多面廣線長、水情復雜、時間緊迫、條件惡劣等重重難題。伴隨著挖泥船的轟鳴聲,這群手持施工圖紙、身背居家行李的百舸水利人一往無前,挺進洞庭。
陽由垸位于澧水下游,扼澧水咽喉,由于澧水河床津市河段以4公分的年均速度向上抬升,項目所在地的河床高于垸內地面2米多,非常容易積洪成災,在“水”與“垸”上下倒掛的情形下施工,當時還沒有先例。
加之垸堤新老土層結合,若處理不當,極易潰堤。百舸水利施工團隊經過反復商量,討論結合箱涵施工經驗,“鋪被子式”的一層層碾壓筑填,最終圓滿實現了垸堤“滴水不漏”的目標。
在施工過程中,百舸水利倒排工期,一次次優化施工方案,一個個攻克技術難題,建設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40%,成為全省同類型、同規模工程中建設速度最快、資源利用效果最佳的工程,創造了洞庭湖治理的“陽由速度”。
這是“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設史的里程碑”!隨后,1998年的“鋼鐵大壩”、2014年的“橋頭堡”、2016年的“百舸是救星”、2019年的“應急救援隊”……由此,百舸水利肩負起省屬國企防汛抗旱的重任,也奠定了生態疏浚的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
生態治理國際領先
開展生態疏浚,清淤環節至關重要。對水底實施清淤工程,既可以使河流湖泊內源污染大幅減少,同時,也是水生態治理的關鍵環節,為生態系統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利用挖泥船清淤,是百舸水利涉足的第一個領域。多年的探索與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賦能,公司邁著鏗鏘的步伐,大步邁向生態水環境治理的國際前列。
2000年,百舸水利承接國家“十五”重大技術裝備項目,研制出第一艘現代化智能型環保清淤挖泥船,成為第一個具有先進水平國產清淤機具和挖泥船整船自動控制系統的企業,先后參與巢湖、太湖等內湖的環保清淤工程建設。
2010年,公司引進芬蘭多功能環保作業船“水王”應用于城鄉水環境治理。在湘陰縣東湖疏浚工程、長沙龍王港河道清淤工程、株洲白石港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寧鄉市灰湯鎮紫龍湖清淤疏浚工程中,“水王”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日,百舸水利又迎來喜訊。由公司牽頭實施、中國工程院王浩院士領銜的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智能環保清淤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及示范”,順利通過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結題驗收。
湖南水系發達,江河湖庫眾多,流域面積大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36條;省內已建水庫約1.37萬座,約占全國水庫總數的1/7。
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泥沙不斷淤積,我省龐大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程度正逐年降低,致使水系斷流、水體不暢、自凈能力大幅減弱,部分水域底泥中重金屬與有機物污染物殘留富集嚴重。
為落實“長江經濟帶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做好內陸水系生態環境保護治理,2018年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智能環保清淤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及示范”應運而生。
項目創造性地破解了江河湖庫水系生態治理的技術瓶頸,打造了“連通+疏浚+利用+修復”的內陸水系全鏈條生態治理新模式。在成果評價會議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春宏為首的專家組一致認為,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1年12月,項目研制的全國首臺智能環保深水清淤裝備成功下線,最大作業深度可達340米,打破了同類清淤裝備的作業深度紀錄。目前成果已在湘陰縣燎原水庫、望城大眾垸水系連通工程、澧縣河湖連通工程、平益高速公路工程等多個項目中成功應用。
龍頭引領
開拓創新敢為人先
“銜遠山,吞長江”,洞庭湖獨特的水文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奠定了長江中游洪水重要調蓄場所和國際重要濕地的重要地位。受自然演變特別是泥沙淤積影響,洞庭湖逐漸萎縮,帶來了調蓄能力減弱、濕地生態衰退、水源涵養不足等問題。
因此,“關于開展生態疏浚 復蘇洞庭湖生態環境的建議”的提案,建議開展洞庭湖生態疏浚工作,從根本上解決湖泊淤積萎縮問題,復蘇洞庭湖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好洞庭湖。
今年5月初,省政府印發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疏浚工程工作大綱和初步方案,明確了任務分工、時間節點、技術路線和總體布局。按照計劃,今年將完成方案論證、專題研究、可研審批等工作,并啟動南洞庭湖黑泥洲生態疏浚示范試點。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新征程!再次面對洞庭,百舸水利底氣十足。
公司成立之初,湖南疏浚就針對8艘挖泥船完善了各種配套設施。2000年初,公司新進了江河3號至7號挖泥船,裝備實力不斷增強。
在治理洞庭湖二期工程中,百舸水利創新治理方式:在湖區利用挖泥船吹填出地勢較高的“安全臺”,作為災害時的百姓安置點;在湖區主要堤防的池塘用填塘壓浸的形式進行填筑,化解居住區養魚塘發生管涌的危險。
除了擁有獨具特色的疏浚裝備和技術,百舸水利還開展了疏浚相關上下游產業的技術和理論研究,包括洞庭湖區水系連通聯合保障關鍵技術、基于堆肥和建材化的疏浚土資源化技術、水生態修復技術等,主編了《洞庭湖區水系連通工程評價技術導則》等2項湖南省地方標準。由于百舸水利對環保疏浚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疏浚協會第一屆環保專委會辦公室設立于此。
“治理洞庭,擔當為民,既是百舸水利的初心與責任,更是作為省屬國企的使命與擔當。我們始終牢記‘守護好一江碧水’殷殷囑托,為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不懈奮斗,為推動湖南水利事業發展新提升不遺余力。”百舸水利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姜賽嬌表示。